《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吉林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地处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更是明显。早些年,吉林省以重工业为经济支柱,如今社会的重心发生改变,导致整个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新兴产业因为符合经济变化的需求应运而生,从劳资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论方面来说,人才结构和需求等也发生了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本文基于吉林省人才规划和实际发展状况分析目前吉林省新兴产业的人才供给现状,并提出符合吉林省本土特色的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当前吉林省新兴产业人才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兴产业人才储备量不够,供需不足

根据《吉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统计可知,2018年年末,吉林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55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3.5%。其中,生物产业302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54.5%;新能源产业83个,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0%;节能环保产业61个,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1.0%。下图为吉林省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吉林省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情况图

根据上文可知,吉林省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缺口比较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占比还具有较大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吉林省人才储备量不够,供需不足。

(二)新兴产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配置效率低下

以软件信息行业为例,全国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利润总额9,362亿元,同比增长9.9%;人均业务收入为106.6万元,同比增长8.7%。2019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7,157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79.6%。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655亿元和8,607亿元,同比增长22.2%和18.1%,占全国软件业的5.1%和12.0%,比上年提高0.1%和0.6%。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350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国软件业的3.3%。与已有的研究结论和其他省份的统计数据相比,吉林省新兴产业的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对比2018年上海统计年鉴可知,上海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26,067个,从业人员56.8万人。吉林省大中型企业中新兴产业的数量,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高、中职称人数及企业硕博配比数都不及上海。由此可知,吉林省新兴产业人才结构配比不合理,人才配置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才培养体系滞后

据了解,吉林省新兴产业的高端素质人才数量并不多,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部分人才需求,但是,要加快吉林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的高端素质人才数量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明显优势,这表明吉林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具体表现在人才数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两方面。一方面,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目前吉林省人才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人才数量需求。另一方面,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灵活性强,既具有知识,又具有技能。显然,吉林省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够科学,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四)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策略

政策扶持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另一条“腿”,较好的政策能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例如,政府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对于目前的吉林省新兴产业,除了企业本身需要努力外,还需要政府通过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这种扶持应是多方面的、有效的,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吉林省新兴产业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人才战略规划,尤其是在具体的管理体系等方面,科学化的前瞻性不够突出,没有做好人才策略筹划。

二、吉林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协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并全面落实法规与政策

根据行政区划和属地管理原则,吉林省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据国家的人才发展规划目标,弘扬匠人精神,坚持“政治保证,落实制度,提高质量,保障权益”的理念,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懂技术、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新时期产业工人,建设一支集技术、知识和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武装力量,为建设“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育大省”作出贡献。“协同”意味着如果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能够很好地协调和配合,就会达到1+1>2的效果。吉林省可以建立一个科技人力资源战略联盟,以新兴产业为中心,整合科技优势,进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人力资源开拓、优化和配备,以落实跨省、跨地区的科技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把校、企、科研院所作为利益联合体,三者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以高校为支撑,重抓国家“双重”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培育“双科”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并组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突破人才流动行政壁垒,完善信用评级系统,抓住各类科技人力资源,为吉林省服务,利用兼职就业项目开发等方法加速知识成果产业化;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如德国的“教育双轨制”(大部分德国理工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在企业实习一年左右的时间,确定课题,在一线实习,完成论文),理论联系实践,给企业带来专利及创新技术。

(二)全方位优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环境

吉林省可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融入现代工商文明,弘扬“开明、博爱、高雅”的城市精神,普及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强人才弹性管理,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基本点,以企业为主体,以高职院校为根本,以吉林省的管理政策为指引,以社会事业单位为补充,鼓励企事业单位职工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成就感、自豪感和自我实现感。

(三)完善留人机制,增强核心人才的地域认可度

面对人才流失的严峻情况,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公司的福利制度,解决好员工关心的衣食住行问题。一个企业要想留住员工,必须具有完善的福利制度,满足员工的需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二是制定员工晋升制度,让员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其工作起来有干劲。三是不定期地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情况,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可知,区域认同感低会导致稍不发达地域的重点人才流失。与大城市相比,吉林省在经济发展程度方面和城市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吉林省要想预防人才外流,就要打破传统思维,发掘区域优势,在软环境建设中留住核心科技人才,增强重心人才的地区认可度,不仅让人才从心底接受稍不发达地区的优势,而且使其追求自我价值的心理得到满足,从心底里认同企业,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地为吉林省的新兴产业作贡献。

(四)全力完善技能型人才结构

在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供应渠道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振兴现有的二、三产业;二是培育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即大中专应用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实现毕业生与专业岗位“无缝对接”;三是转型或丰富人力资源培养、技能培养,主要针对“摩擦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退役军人等人群。

(五)增强人才培育意识,加大人才开发投资的力度

现有企业大都缺乏人才培养意识,吉林省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开发投资的力度,企业只有具有人才优势,才能有市场竞争优势。新兴产业是高技术型企业,应与时俱进,吉林省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育新型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走在时代的前沿。

三 、结语

吉林省新兴产业人才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吉林省应发展新兴产业人才供给,重点做好人才总量规划目标,抓好“高素质、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服务、制度建设和环境创新。

[1]赵志泉.基于协同理论的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3):105-107+111.

[2]邵 华.新时期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级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0):72-73.

[3]陈晓伟.基层引才:机制一变天地宽——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引才难题[J].中国人才,2015(19).

[4]朱苏丽,龙立荣,贺 伟,等.超越工具性交换:中国企业员工—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5(11):119-134+160.

[5]陈志恒,方志军.相对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困境及突破路径[J].中国劳动,2016(6):29-33.

[6]方登科.“互联网+”时代核心员工离职创新管理之策[J].领导科学,2019(4):87-89.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zhonggzlxxc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9384.shtml


上一篇: 偏离度分析视角下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
下一篇: 企业经济论文_兰州高新区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